healyou_icon

錯不在於你沒能力,而是看待事情的框架

在教育裡我們常被灌輸著不能犯錯,犯錯後總會遭到一頓的挨罵,導致很多人常會在犯錯後陷入自責與害怕的情緒裡而走不出,也容易將這樣的犯錯解讀成自己是失敗的而影響了自我概念與自信,可是卻從來沒有人好好的教導我們應該如何從犯錯中檢視、學習與反思,到最後看見的都只是自己的錯誤及別人的理所當然。因此以下說明幾項生活中易限入的盲點供大家參考檢視和學習,特別是生活中無意識看待事物的固定循環模式。

首先需停下自我批判(負向想法)的想法,因為那會讓你無法好好的檢視自我,只會讓自己更糾結於自己錯誤的行為及失敗的結果,最後更會無限衍生其他負向的念頭而無法好好客觀判斷和學習。

第二練習看見自己問題的歸因方式,常見的歸因有解讀成運氣(ex:外在歸因)或自己不夠努力(ex:內在歸因),這會形成個人過度負責任或不負責任的狀況。

第三完美主義,凡是事情都要求做得盡善盡美,最後會無止境的永遠對自我感到不滿足,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完美主義,有時候可以反問自己對於手上的任務要做到什麼程度才能讓自己感到滿意,若無法給予明確答案時,需要小心自己是否有落入無限上綱的狀態。

第四結果論,在我們的文化教育裡,常習慣用結果來判斷一個人,因此也養成了我們習慣用結果來看待這一切,而忽略了過程中的體會與學習,因此導致許多人會過度陷入追求成功甚至不折手段,因此需要停下思考對你而言成功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

第五非黑即白,意思是停留在對和錯的二分法,實際事情並非我們肉眼所見只有二分法的狀態,導致看待事情缺乏彈性而忽略了中間值,因此易陷入僵化的狀態裡。

以上這些模式若無法覺察及發現,會無意識的潛移默化影響到生活中,導致自己陷入僵化和無彈性的狀態裡而不知覺,然而實際上有可能並非自己無能力,而是受限於看待問題的方式才會讓自己落入困境裡而走不出來,倘若無法自己覺察與發現,可以透過專業人員進一步協助你辨識和覺察。

 

本文來自合作諮商所 回甘心理諮商所 授權聊心茶室。

撰文心理師:余偉婷心理師(到聊心茶室預約余偉婷心理師吧!

相關文章...

政府免費諮商

政府免費心理諮商資源指南 (2024)

在現代社會,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許多人在面對生活壓力和情緒困擾時,會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幫助。然而,高昂的費用常常成為求助的一大障礙。幸運的是,台灣提供了多種免費心理諮商資源,幫助大家獲得所需的支持與幫助。本文將帶您了解政府免費心理諮商資源,幫助您找到最適合的心理支持。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