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you_icon
Photo by Edi Libedinsky on Unsplash

超乎尋常的準確:用「心」解讀情緒的小孩

我剛畢業時主要是從事兒童工作,大部分時候使用遊戲治療。遊戲治療是透過遊戲進行觀察、轉化、療癒的一種方式,雖然整個過程像是都在玩,其實治療師必須非常同在的跟隨孩子,才能正確反映孩子們使用遊戲在說些什麼。也是因為兒童遊戲治療的經歷,我發現與孩子互動的要訣並非使用語言說對或說錯什麼話,而是「心」的交流,這個特點在愈小的孩子身上愈明顯,有許多例子可以證明這點。

有次我被安排的個案是個視障生,因為視障的關係,父母非常寵愛,同學也十分禮讓她。這造成她長期以來使喚旁人幫忙做事,來驗證他們是否是真心的。在遊療室中,即使她看不見,但她必須靠自己的摸索來玩遊戲,我只會負責她的安全,以及全心全意的陪著她,不會幫她撿拾或收拾玩具(我可沒欺負小孩,她非常厲害可以精準記住以及聽見所有東西的落腳地)。這是我們之間的默契,久了之後她開始明白,在我們治療的當下,她就是獨一無二的存在,這個安全感使她不會因為我不依照她的指令行事就認為我不愛她。某次諮商之前我剛好非常疲憊,在玩遊戲時偷偷的看向窗外放空,我心想她看不見,只要我回應無異狀不可能被發現吧!哪知道第一句話說出來,孩子馬上問「你怎麼了?」「什麼怎麼了?沒有啊!(我馬上清醒)」「你怪怪的?你和平常不一樣。」我馬上打起精神回到100%的專注,這才說服她真的沒事。

我有個朋友,孩子剛滿五歲,我們聊天時她跟我分享,她的孩子會模仿她生氣的語調去糾正別人的行為,這讓她看見時更憤怒,其中還夾雜著羞愧的情緒。她每每生氣,不管強與弱,都會被小孩大呼小叫的「用她罵人的表情和語調」回嘴,媽媽你又生氣了。但她只覺得「惹我生氣的不就是你嗎?你不檢討自己的行為,怎麼老是要關注我的情緒。」某次她發完脾氣,過一陣子在餐桌上,她跟孩子重新檢討起剛剛的事件,孩子突然回了一句「媽媽,你現在比剛剛好多了」,然後孩子平靜的針對方才犯的錯對她說「對不起」。她才發現,她的孩子原來一直以來讀取的訊息,都不是那些她在情緒底下絮絮叨叨的道理,而是只讀到她在「生氣」。當她情緒緩和下來時,孩子才開始聽見情緒以外的話語(實際上,孩子聽見的更可能是一種安全感)。

我的孩子因為淺胃的緣故從出生起就非常容易嘔吐,快滿兩歲時,某天早晨他又連吐了兩回。第一次我還十分輕鬆鎮定的處理,第二次因為涉及範圍過廣,一小時後我就得接案,但此刻我必須先幫肇事者洗澡、換衣服、洗衣服,還要急救吸滿嘔吐物的枕頭、沙發椅套、滿地的狼藉。當時心裡已經免不了有壓力了,加上嘔吐的原因是小孩不好好咀嚼就將麵包囫圇吞棗嚥下去,於是一邊擦地板的我一邊散發出自己都沒有察覺的緊繃情緒。孩子隱約知道自己闖禍,想過來幫忙,我一直跟他說「這裡髒髒,你先去旁邊玩」,平常他聽得懂這句話,但那天就是一直要黏過來。我匆匆收拾告一段落,將孩子送去保母家,就急忙趕去工作了。當晚我去保母家接他時,他一反常態沒有在門口迎接我,卻像做錯事的孩子一樣待在遊戲區玩。保母告訴我,他一整天都在說「媽媽生氣,我吐吐」。我真是大感抱歉,連忙過去說「媽媽早上的確有生氣,但是有更多是擔心和緊張,現在媽媽已經好了,媽媽可以抱你嗎?」聽完解釋,他才笑著張開手。但接下來幾天,只要我稍微有點情緒,他都會說「媽媽生氣,我吐」,我只得不斷強調「人有情緒是很正常的」「你就算吐,以及媽媽就算生氣,你都是我最愛的寶貝」,大概三五天後他才完全回復成那個有安全感的小孩。

這類的例子在與兒童個案、親戚朋友的孩子、我自己的孩子相處時,屢見不鮮。孩子是異常敏銳的情緒偵測機,因為他們的語言能力還沒有成人純熟,因此非常擅長透過非口語線索來確認自己的安全感。我們很常遇到成人在偽裝或否認情緒,但在孩子面前幾乎是無所遁形,若你狀態不好或不同於平常,在陪伴時絕對不可能成功的騙過孩子。下次在陪玩或教育孩子時,若被反問「爸爸/媽媽,你怎麼了/你生氣了嗎?」即使當下你有該做的事、有該說的話,沒辦法立即處理自己的情緒,也請悄悄記在心中,回頭反思。藉由孩子的真誠回饋,真的可以得到許多幫助自己覺察和成長的情緒線索,不好好運用豈不是浪費了嗎!

本文來自合作諮商所 回甘心理諮商所 授權聊心茶室。

撰文心理師:朱羿靜心理師(到聊心茶室預約朱羿靜心理師吧!

相關文章...

政府免費諮商

政府免費心理諮商資源指南 (2024)

在現代社會,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許多人在面對生活壓力和情緒困擾時,會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幫助。然而,高昂的費用常常成為求助的一大障礙。幸運的是,台灣提供了多種免費心理諮商資源,幫助大家獲得所需的支持與幫助。本文將帶您了解政府免費心理諮商資源,幫助您找到最適合的心理支持。

Read More »